图片由网友“荔枝师”提供
鸡头米又名鸡头肉,俗称鸡头米,果实呈圆球形,尖端突起,状如鸡头。鸡头米,由于芡实果实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鸡喙,所以大家就给了它“鸡头米”这个亲切也贴切的俗名。
苏州鸡头米比其他地方的鸡头米更糯,因此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。
第一个发现“鸡头米”这种时鲜的人,当真是厉害,谁能想到这满是刺的叶子之中,每一朵紫红色的小花下面,连接着的形似“鸡头”的丑丑的果实,打开竟然一肚子“珍珠”。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,在《霓裳中序第一》中提及“雨中刘珥江送鸡头”,盛赞此物“算只有明珠满腹”,可见对此物之珍视。
苏轼曾坚持日啖鸡头米十几颗,像极了现代人人吃补品;郑板桥作诗言“最是江南秋八月,鸡头米赛蚌珠圆”;沈朝初则写它“莹润每疑珠十斛,柔香偏爱乳盈瓯”;“吃货”袁枚,也将其纳入《随园食单》中,吃法是将它磨碎入粥熬制鸡豆粥;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七回 “秋爽斋偶结海棠社,蘅芜苑夜拟菊花题”,袭人将三样引以为傲的时令食物赠与湘云,有水灵灵的红菱,新打的板栗做得的蒸糕,还有就是新鲜的鸡头米了——当真是会吃、会做人。
鸡头米的名气传得并不如莲子、莲藕、菱角、荸荠这些“水仙”来得远,但在江南本地,有着极高的名声,且古来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