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由网友“孤獨患者”提供
苏州鸡头米和芡实的具体区别
苏州鸡头米与芡实的区别:水生植物带来的味觉盛宴
芡实,一种水生植物,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地区,是睡莲科的一种。许多人可能对它并不陌生,但在不同的地方,人们给予它的名字却不尽相同,如北方的“鸡头果”和江浙沪一带的“鸡头米”。那么,鸡头米和芡实是否是同一种东西呢?答案并非完全肯定。虽然它们在外观上有一些相似之处,但实际上却有着细微的差别。接下来,让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详细区分苏州鸡头米和芡实。
首先,从生长环境来看,苏州鸡头米和北方的芡实有着显著的差异。苏州种植的鸡头米是规模化、人工培育的,对生长环境的选择非常讲究。在种植过程中,对水质和土壤的要求都非常优质,以确保鸡头米的品质。而北方的芡实则是野生的,大多数无规则地生长在自然环境中。虽然野生的芡实看起来似乎更天然,但如果不好好管理,就容易发生变种,影响品质。
从外形上来看,苏州鸡头米和芡实也有明显的区别。鸡头米表面光滑饱满,颗粒饱满,食用率高。相比之下,芡实的个头较小,表面有许多小刺,果肉相对较少。
此外,还有一种被称为“干鸡头米”的东西,实际上应该是晒干后的芡实。在行业中,苏州产的干鸡头米被称为“苏芡”,而北方的则称为“北芡”。苏芡和北芡在颜色、口感和个头上都有很大的差别。
苏芡表面看起来比较粗糙,颜色微微带点黄,自然晒干。它适合家庭煲汤和煮甜汤,口感软糯,清香可口。在价格上,苏芡比其他类型的鸡头米要贵一些。
与此相反,北芡带有褐色表皮,个头相对较小。这种类型的芡实只适合入中药,不适合家庭食用。通常在超市能买到价格低廉的北芡。由于它久煮不烂,很难单独食用。
另外,还有一种情况是需要注意的。表面光滑、颜色超白的“鸡头米”实际上可能不是真正的苏芡。这类“鸡头米”可能也是久煮不烂的劣质品,不适合煲汤和食用。购买时需要谨慎辨别。
在苏州地区,当地人更喜欢食用的是新鲜鸡头米。这种鸡头米是纯手工剥制的,非常新鲜。在烹饪时只需大火烧开然后煮2-3分钟即可食用,口感软糯,清香宜人。配上一点桂花更是美味绝伦。然而,在苏州,人们对于干鸡头米的热情相对较低,因为大多数人更喜欢新鲜鸡头米。